植物叶面积是影响其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叶面积较大的植物能够吸收更多的阳光,并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生物质的能量。因此,植物叶面积与光合作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叶面积仪的监测对象是植物的叶片,叶片对于植物的生长起到重要意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而叶面积大小与植物群体光能利用和干物质积累有着密切关系。
植物叶面积的大小与植物种类、生长环境等相关因素有关。大多数树木、灌木以及一些草本植物的叶面积相对较大,而小型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和一些沙漠植物的叶面积则相对较小。这是因为,叶面积大的植物需要更多的养分和水分来维持其生长,而在干旱或者营养匮乏的环境中,叶面积小的植物更易于生存。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是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叶绿素可以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植物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叶面积较大的植物通常会有更多的叶绿素,因此其光合作用也更加高效。此外,叶面积大的植物可以通过更多的叶子面积来增加光能的吸收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相比之下,叶面积小的植物则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达到更高的光合作用效率。一些沙漠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了吸收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以增加光合作用效率的策略,这使得它们的叶面积相对较小却能够生存下来。
以番茄作物举例,对于一棵成年番茄植株较为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大约为3-4。然而这个数值范围也会随着季节变化带来的光照变化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波动。实际数值还需要根据温室实际情况而定,包括作物品种、生长阶段、实际季节气候情况等自身情况而定。
普遍规律大致可以归纳为:
当冬季来临,外界光照辐射量位于较低水平时,合理的数值范围也需要进行对应降低;此时可以在修剪策略上采取的做法就有,在植物顶端/上层部分进行打一片叶,将穗间叶片数量从3减到2从而实现更为开放的植株结构,对质量和产量带来积极影响。
而当夏季来临,外界光照辐射量处于较高水平时,合理的数值范围也要适当升高。
叶面积指数的把控:
同样还需要理解的是,不是叶面积指数越高越好,在实际生产运用中,如果叶面积指数过高,意味着作物下层能接收到的光照越少。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相较于光合作用所积累的同化物,作物下层叶片消耗可能更多,引起叶片萎蔫、发黄。
等待转色的果实也位于作物下层,如果上层叶片过多,会导致光照无法触及下层果实,导致果实质量也受影响。
反过来讲,特别是夏季的时候,如果叶面积指数太低,会导致叶片无法大化利用自然界的光照条件,从而无法帮助作物生长实现优化。
叶面积指数作为反映和衡量植物群体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在实际温室生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根据实际生长情况和需求把握一个合理的范围,会帮助作物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优化生长状态。